《意志力》第五章节,描述如何督促自己,自我监控。
1. 自我意识这个特质,很少在动物身上见到。大部分动物在“镜子测验”中都认不出自己。婴儿也不行,但是两岁大的孩子可以。
2. 童年时期的天然自信到青少年时期几乎消失殆尽,因为青少年对自己的不完美特别敏感。感到尴尬羞耻。为什么?如果自我意识让人觉得痛苦,那么自我意识有什么用呢?
3. 把被试者置于镜子前面,或者告之有监控。被试者执行实验任务更努力,给出的答案更有效,行为前后更一致,更符合自己的价值观。
多照镜子,好处多多,要敢于正视自己。
4. 在镜子中注意到自己,很少有人会中性地想:“哦,这是我”。而是会下意识做比较,如:“我的头发真乱;我胖了吗”。自我意识似乎总是涉及把我实际的样子与我期望中的样子做比较。
5. 心里学家把我期望中的样子叫做标准。自我意识涉及拿自我与标准做比较。于是,他们得出结论说,自我意识几乎总是不愉快的,因为自我永远达不到完美。
6. 研究表明,拿自己与一般人比较,人们就会让自己感觉良好——我们都喜欢认为,一般人不如我们自己。拿现在的自己与过去的自己相比,我们往往也能获得快乐,因为我们倾向于认为,随着年龄的增长,我们在进步。
多与过去的自己对比,可以督促自己不虚度光阴。
7. 安东尼·特罗普特认为,一天写作3小时以上不仅没必要,而且不明智。他习惯5点30分起床,花半小时阅读前一天写的东西以进入最佳写作状态,然后接下的两个半小时写作,强迫自己每15分钟写出一页,大约250个单词。
8. 遭到质疑,特罗普特回应:有人告诉我,这样的方法,有天赋的人会不屑一顾,我从没幻想自己是个有天赋的人,即使我幻想过,我可能也会让自己接受这些约束。没有什么东西想不违反的规矩那样强大有效。我定的这套规矩,有滴水穿石的力量。每天做一点儿,如果真能一天天坚持下去的话,那么再大的山也能移走。
大多数人都天赋有限,与其完全依赖天赋的随性施为,不如按部就班,勤勤恳恳。愚公精神国外也不乏信奉者,持之以恒自然水滴石穿。
9. 一旦走出自我控制的头两步,设置目标,监控行为,你就面临一个永恒问题:是应该关注已经走了多远,还是关注剩下多远要走?
应该衍生出四个方面的疑问:是/否关注走了多远,是/否关注剩下多远要走。都说要铭记过去,守望未来。过于在意过去就会停滞不前,不在意过去则会一错再错;过于展望未来则会好高骛远或者畏难止步,不去想未来则会迷失方向。具体还需要每个人自己心中的天平去把握。
10. 公共信息比私人信息更有影响力。相对于自己对自己的了解,人们更在意别人对自己的了解。如果只有你一个人知道你失败了失误了或失控了,那么这次失败失误或失控就很容易粉饰过去。你可以把它合理化或者无视它。但是,如果其他人知道了,你就很难这样做。
主动让公众监控还是很有效的。
11. 你是否在心情好意志力薄弱时冲动购物,还是那种强迫购物者,即在觉得抑郁或没有安全感时购物?如果是后者,你就遭遇了心理学家所说的误调节——错误地以为买东西会让心情变好,买了之后却发现心情变得更糟了。
12. 行为经济学家发现,神经质吝啬比神经质挥霍更普遍,5个人就有1个人是神经质吝啬。一想到要把钱拿出去,脑岛过度活跃,会发出恐惧信号。
13. 研究者把脑过度活跃造成的症状叫做远视——与短视相反,是太关注未来,牺牲了现在所致。这样的吝啬可能会浪费时间,疏远朋友,让家人生气,让自己痛苦。研究表明,守财奴并不比败家子快乐,而且守财奴在回顾往往会懊悔过去。谁都不想在最后算总账时及其那句古老的谚语:“寿衣没有口袋”。
总结:
- 人的自我意识不是天生的,是在婴儿期快速形成。
- 当人们感觉被自己或者他们注视时,表现更好。
- 多数人都缺乏天赋,不如将自己限定在计划表中,持之以恒,不忘初衷,方成正果。
- 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日常状态以数字的形式量化,分享出去,用于监控自己,提高自己。
- 公共信息比私人信息更有影响力。人们在意别人对自己的了解胜过自己。只有自己知道的失败容易被粉饰过去,一旦失败可能公诸于众,效果会更好。当然同时也会带来压力。
- 守财奴并不比败家子快乐。吝啬和月光族都不可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