奖赏
为主题的部分内容,内容不多,有些点还是挺深刻的。
立即满足与延迟回报
带来奖赏的行为被重复
,带来惩罚的行为被避免
。
不是任何一种满足都好,我们追求的是立即
满足。
人类的大脑并没有
延迟回馈的环境演化。
时间不一致
:大脑对报偿的评价随着时间不同而不一致。比起未来,你更看重当下
。
当客服时学到的:用户的客诉需求随着时间是在不断变化的。
一般来说,一个行为让你得到越多立即的愉悦
,你应该越强烈地质疑
该行为与自己的长远目标是否一致
。
感觉有点受虐狂思想,人生本该苦么。
训练自己延迟满足是有可能的——但必须顺着人性的常理
去做,不能逆着。最好的办法就是为长远有益的习惯添加一些立即的愉悦
,为长远无益的习惯添加一些立即的痛苦
。
立即奖赏
把习惯跟立即的奖赏绑在一起
,让你在结束时感到满足。
当你在戒酒期路过酒吧时,什么事情都没发生
。本来就没有行动
时,很难
让人感到满足。你所做的只是抵抗诱惑
,这没什么好令人满足的。你需要让避免变得可见
。
习惯追踪
习惯追踪显而易见
、有吸引力
、令人满足
。
许多人抗拒
追踪与测量,认为是一种负担
。并非
每个人都适合
追踪,你也不需要
一辈子都在测量。
首先,测量应该尽可能自动化
;第二,手动追踪应该限于最重要
的事;最后,执行习惯之后立刻
记下。公式如下:做完【目前的习惯】之后,我会【追踪该习惯】。
中断恢复
中断恢复的简单原则:不要错过两次
。
毁掉你的永远不会是
第一个错误,而是
后续接连发生的一错再错。错过一次是意外
,错过两次就是另一项习惯的开始
。
问题不在于犯错
,而在于以为只要无法做到完美
,就干脆不要做
。
复利的重要原则:非必要,别中断
。
重点不在于健身时发生的事,而在于成为不会成为健身的那种人
。动力满满
的时候去锻炼很容易
,但不想做
的时候还是去做,才是最重要
的——就算做的比希望的少,仍然可以强化
你的身份认同。
‘不尽得,则不取’的观念不可取
。
有效监测
我们有时候会追逐数据
,而非数据背后的目的
。
当我们选择的测量方式错了
,行为就会跟着错
。
当测量
成了目标
,就不再
是个好的测量方式。测量只有在引导你
、助你看清全局
,而不是消耗你心神
的时候,才对你有用
。
在这个受数据驱动的世界,我们很容易高估
数字的价值,低估
任何短暂、软性、难以量化的事物。我们误以为能够测量的因子,就是唯一存在的因子。然而,可以测量
一样事物,不代表
那就是最重要的;同理,无法测量
一样事物,也不代表
它就一点都不重要。
习惯契约与问责伙伴
为了避免
一点点立即的痛苦
,我们愿意赴汤蹈火
。
我们总是试图对这个世界展现最好的自己
。习惯契约与问责伙伴
会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