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子习惯—第18到20节

本部分的标题为从A到A+,意义等同于数学习题后的拓展训练,让习惯的力量更进一步的方法论。

基因与习惯

让成功几率最大化的秘诀就是选对战场,这个道理适用于运动商业,也适用于习惯的改变

每个人天生拥有的能力不同

基因的长处也是其弱点。基因无法被轻易改变,这代表它们会在有利的条件下提供强大的优势,也会在不利的环境中带来严重的劣势

个人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的环境

基因决定的不是你的命运,而是你在哪个领域会有机会。

基因能预先决定倾向,但不能预先决定命运。

性格影响习惯

五大人格特性。

习惯并非全然取决于性格,但毋庸置疑的是,基因把我们推往某一个方向。根深蒂固的偏好使得某些行为对某些人来说比较容易,对其他人来说比较困难。你不必为这些差异保持歉意或罪恶感,但你确实需要跟它们合作

不需要养成每个人教你养成的习惯,选择最适合你的习惯,而不是最受欢迎的习惯。

找到自己的赛场

学会玩对自己有利的游戏至关重要。

如何确定有利赛场?

最普遍的做法是试误。

如何试误?

什么事情对别人来说是劳苦,对我来说却是乐趣。
什么事情让我忘记时间。
什么事情让我比一般人得到更多的报偿。
什么事情对我来说是自然而然的。

试错过程的某些部分纯粹是运气。如果不想纯靠运气呢?

当你无法靠着更好来赢,可以凭借不同胜出

要克服基因不够优良的意外,专业化是个有力的方式。你越精通某项特定技能,别人就越难跟你竞争

金发女孩原则

要怎么设计一项不会渐渐消失,而是会一直吸引我们去执行的习惯?

维持动力并达到欲望最高点的关键,就是执行难度恰到好处的任务。

人的大脑热爱挑战,但难度必须在最理想的范围内

一旦建立习惯,重要的是持续产生微小的进步

心流状态

要达到心流状态,执行的任务必须超出你目前的能力约莫百分之四

没了变化,我们就会无聊,而在自我精进的征途上,无聊可能是大魔王

无聊与习惯

真正成功的人也会跟一般人一样觉得没有动力差别在于,尽管觉得厌倦、无聊,他们还是设法继续

成功最大的威胁不是失败而是无聊。我们之所以对习惯感到厌倦、无聊,是因为它们不再带来愉悦感,结果变得可以预期

人类渴望新鲜感的程度之高,让做得好的人跟做不好的人同样期待改变。在心理学上,这被称为变动奖赏

变动奖赏能够减低无聊

自我精进的旅途上,到了某个时间点,每个人都会面对同样的挑战:你必须爱上无聊

当一项习惯对你真的很重要,你必须愿意在任何心情之下坚持执行。

反复做着一模一样的事,却无止境地感受到趣味,就是成就卓越的不二法门。你必须爱上无聊

复查调整

当你可以不假思索地把事情做得够好,就不会去思考要怎么样才能做得更好

习惯的好处在于让你可以不经思考行事,坏处也在于此。

一旦精通某项技巧,随着时间过去,表现反而会有些微退步

追求精通,习惯是必要的,但只有习惯并不够,你需要的是自动化习惯刻意练习的组合。

习惯+刻意练习=精通

不断重复该技能,直到将其内化,然后以这个新习惯为基础,往个人发展的下一个疆界前进。

你必须找到一个可以对自身表现长久保持觉察的方法,这样你才能持续精进与改善。就在你开始觉得自己已精通一项技能——事情变得自动化,让你应付自如——的那个瞬间更须小心,不要踏入自满的陷阱

反省与复查让所有的习惯都能有长期的改善,因为这会让你意识到错误,并帮助你思索可能的改善途径。少了反省,我们会找借口,驶入合理化,并且欺骗自己

我会思索自己的身份认同,看看应该如何努力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

驱动我的生活与工作的核心价值观。
我现在如何工作生活。
未来更高的标准是什么。

反省与复查提供了一段理想的时间,让我们重新检视行为改变最重要的一个面向:身份认同

破除妨碍前进的信念

跟你作对时,你的身份认同会创造出某种骄傲,促使你否认自己的弱点,阻止你真正成长。这就是养成习惯的一大坏处

一个概念对我们来说越神圣——也就是与身份认同的连结越深——我们越会捍卫它,不接受批评。

解决方法之一,就是不要让身份的任何单一面向决定你是谁。

要减轻身份丧失的影响,关键就是重新定义自己。如此一来,才能在特定角色改变时,仍保住你身份认同的重要面向。

我是运动员 变成 我是那种心理强悍且热爱体能挑战的人
我是杰出的军人 变成 我是那种自律、可靠且擅长团队合作的人

有效地选择之后,身份认同可以富有弹性,而非脆弱易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