抽象思维

一个活动小游戏中,我被工作人员吐槽思维过于抽象

游戏内容是两人一组,分别对一个词语进行描述和猜测。看到一个词,我对其的描述都是围绕着其属性,而对其具体的形象不够敏感。这就是我的思维习惯。比如,对于的描述,我第一反应就是一种植物的部分,闻起来很香,颜色艳丽。事后反思一下,这样的描述是够抽象的。而对于花的具象描述,我的脑中居然是一片空白的,这是我的一种思维缺陷

思维是一种记忆检索的过程。而我的记忆常常是以逻辑为主导的,结合着部分的声音记忆感官记忆。对于图像记忆,我是十分欠缺的。我不得不承认,画画是我的短板,因为在我的记忆宫殿里,习惯于接受有逻辑的信息,对于图像信息不敏感。对于一种新鲜事物,我习惯于记忆其抽象属性,而不是具象形态

我常常觉得自己不够聪明,从某种意义上等价而论,就是我的记忆力不够好。我还清晰记得初中语文老师在课上刚刚讲解三种语义,让我复述,我却无法完成。我很难去吸收我不理解的概念,我记不住不具有逻辑性的事物。

但是,另一方面,对于有逻辑性的知识点,我吸收得很快,并能迅速理解举一反三灵活运用。这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技能。高中时,同学问我数学和物理是怎么学好的。我只能凭感觉回答他们:考试的时候,总感觉脑子里会有无法言说的灵感,似闪光,如流星,稍纵即逝,但我总能顺利把握住。随着灵感不断袭来,一道道难题引刃而解。但是,我并没有跟他们说明的是,对于没有逻辑的数学公式和物理公式,我最初的接受过程是十分缓慢的。我无法去快速吸收一个不能被已知知识推导出来的知识点。这一点,让我在大学快节奏的学习中吃尽苦头,并为此质疑自己。大学里的物理是我的噩梦,因为那些物理知识点完全是建立在一个个高数公式之上,而我对公式的熟识是十分缓慢的。大学并没有高中那种反复刷题熟悉基础知识的机会,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当时的我缺乏学习最重要的一个技能,那就是总结。这是另一方面的话题,在此不作详细探讨。

我不清楚,这种记忆方式是先天遗传,还是后天环境影响,在学习生活中自我抉择后形成的。我依稀记得从小,我的画就很难成型。这种记忆的行为习惯成就了我,也限制了我。

以往,我只是认识到我的记忆模式是严格遵循逻辑思维的。我并不清楚,这是一种长期心理暗示催生出来的结果,还是我的大脑已然发展成如此。偶然的这次事件,从工作人员的吐槽声中,我猛然发现,我的思维模式甚至行为模式可能也是如此。这让我有小小的震撼。

随笔记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