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徒千悔思想体系

网上随便翻到的,挺有意思的。
比哲学大家的理论更容易解读,还是想记录一下。

作者自称是抑郁症患者,通过自己的理论体系治愈自身。

原理

抑郁症是长期自我压制导致的,本质上,是人类的生存繁衍本能对人类的行为模式的不满,从而提出的警告。这种警告长期化,病态化,触发门限低端化,就构成了抑郁症。

作者自行定义,有待商榷,抑郁症并不标准定义。

我的思路,是建立一套符合生存繁衍本能的思想体系,彻底替代旧的思想体系,从而彻底清除生存繁衍警告,达到治愈的目的。

构成

四个部分:人类本源认知社会宏观认知人际关系认知(暂缺),自我认知

人类本源认知

人文科学的两大特点

1)人的动物模型的复杂性。 2)人的生物进化性。

通用的思想体系必须遵守的原则

生存原则。
违逆这一点,必然导致整个社会,被轻而易举地引导到人口毁灭和种族替代的陷阱。
这一个错误,普遍存在于今天的发达国家中。

狭隘了。

思想体系的群体内部差异

可以分为三类:面向天才的面向少数人的面向多数人的

天才是一个群体中,最具创造力的人口。他们的思想体系,可以极端,可以与众不同,可以是探索性的。
天才的探索,必然多数是不成功的,甚至是会陨落、会毁灭的。
但是,损失的天才,是可以从普通人的后代中,进行有效补充的。
而天才的成功,必然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进步。
所以,这是一个社会可以承受的风险和损失。

少数人,是一个群体中,天生喜好迥异于正常人的部分。
他们的思想体系,只要不危害社会,就可以容许其存在于社会的边缘地带。这是社会的宽容。

多数人,是一个社会稳定存在的基础。
他们的思想体系,必须遵守生存繁衍为最高判据的原则。

把整个社会统一成多数人适用的思想体系,必然导致整个社会死气沉沉、停滞不前。
把整个社会统一成天才或者少数人适用的思想体系,必然导致整个社会混乱、灾难、乃至毁灭。

这个观点的角度就比较正了。承认群体的差异性多样性

思想观念的改变方式

两种方式:洗脑生存繁衍屏蔽
洗脑,可以分为主动洗脑被动洗脑
当人的年龄没有超过社会化的窗口期,或者说世界观的形成阶段,被动洗脑具有良好的效果。当人的年龄过了这个阶段,被动洗脑就会效果极差,甚至没有。
主动洗脑,在任何年龄阶段,都是可行的。但是,成年后,会随着年龄的增加,而难度变大。

生存繁衍屏蔽,是人类面临极端伤害下的一种自保行为,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洗脑手段。
生存繁衍屏蔽,发生在我们感觉到生存繁衍受到极大威胁的时候。生存繁衍本能会直接干预大脑的思维体系,屏蔽掉对自己有巨大危害的观念,建立一种本能层面上认为正确的思想,并迅速为这种思想延伸各种合理化的证明,把这种思想,变成一个小的观念体系。
生存繁衍屏蔽的典型实例,就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

观点很刺耳,但是我竟然无法反驳。

思想观念使用的先决条件

信仰,或者说,把思想观念固化在大脑思考区的神经网络中,是我们使用一种思想观念的先决条件。

人类大脑的记忆区思考区,位置是不同的。
对于一种思想观念,进行记忆或者背诵,都只是保存在大脑的记忆区,没有进入思考区。
这是一种非常低级的思想观念的使用方式,并没有真正开始思想观念的使用。

只有把思想观念固化在思考区的神经网络中,或者说把这种观念变成了我们的信仰,才开始了真正的使用这种观念。
而只有把这种思想观念,通透于其能涉及的各个方面,才能把这种观念变成我们的第一反应,才真正掌握了这种思想观念。

人们只会相信经过自己思考并自行领悟了的思想观念。

思想内核必须具备的特点

1)坚固性。2)简洁性。3)严谨性。4)完备性。

思想内核的自我选择

1)顺从人的动物性压制人的动物性
顺从人的动物性,可以释放人的欲望,让人充满了战斗力,让人变得野性十足。
压制人的动物性,可以拘禁人的欲望,让人变得温顺,让人变得遵守纪律。

2)个体方向和群体方向。
否定个体,会让人变得不自信,变得猥琐;否定群体,会让人变得自私,变得邪恶。

3)模块化和替换。
思想内核应该是模块化的,避免各自的交叉,便于向特定方向延伸、扩展。
思想内核出现错误或者缺陷,也便于替换和修改。

4)挂靠和兼容
思想内核是思想体系的纲领,是非常简洁的。思想体系的其他观念,都是挂靠在特定的思想内核观念上,从而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。

作者的人类本源认知内核

基点:人类是一种进化中的趋利避害的动物。
立场:生存繁衍是最高判据。
推论一:社会化是和生存繁衍并列的第三种基本本能,和生存繁衍能互相压制。
推论二:任何社会化理论,都只是一个科学假设,其实践过程,都只是一个科学实验,实验对象为个人本身人类社会,实验期限是永远
推论三:人类的进化阶段,是,以同类为主要竞争对手,以社会化方式为主要竞争手段。
一个观点:社会化是任何个人、任何种族、任何社会所能掌握的最为强大的武器,能轻易毁灭敌人,也能轻易毁灭自己。

自我认知

分为“主宰”“多诈”“辨类”“善恶”“去孝”“执我”六个部分。

主宰

人类是一种感性的动物,而不是一种理性的动物;只能被感性打动,不能被理性打动;感性是我们的主宰,理性是我们的工具。

过于偏感性了。罗老师说灵魂肉体是两辆并驾齐驱的马车,而人的定位则是那驾驭马车的人。个人比较认同。

多诈

欺骗自我欺骗是人类的本能,我们要使用好这两种本能,要“存忠义之心,怀奸诈之术”,要有计划、有目的、高频率地对自己进行自我欺骗。

这个观点还是过于激进。

辨类

提倡的是:加入群体,为善于内,施恶于外。伟大的口号和复杂的仪式,都是有效的身份认同手段。

偏狭隘。

善恶

善恶只是源于立场,当善恶由心。没有个体立场的人,没有自我,会被祸害;没有群体立场的人,极端自私,会祸害他人;没有生存繁衍立场的人,会灭绝。

立场论。

去孝

父母与子女的关系,提倡父母与子女并重。传统孝道,立足于父母生存权高于子女生存权的社会背景。现代社会,父母与子女平权。独生子女环境下,子女的生存权高于父母的生存权。所以,传统孝道彻底失去了生存的土壤。精神上的弑父,能让儿子生出超越父亲之心,而且可以和风细雨地完成。应提倡男子完成精神上的弑父。

与传统的儒家思想背道而驰。观点应该是源自弗洛伊德

执我

个人在社会中的自我定位,提倡以“我”为核心,以“我”为最重要,组织一切,判断一切。
分为三执我三等杀
三执我,即:欲望执我,恶念执我,利害执我。
三等杀,即:亲疏等杀,利害等杀,忠奸等杀。
三执我,是,建立以自我为核心的思想体系的基础。
三等杀,是,建立以自我为核心的人际关系的基础。

以民族的思想,替换《执我》,就能得到民族主义的自我认知;以家国的思想,替换《执我》,就能得到国家主义的自我认知;以宗教的思想,替换《执我》,就能变成信仰优先的自我认知。

洗脑

作者的观点是思想体系替换需要不断对自己进行洗脑,把一些自己以前不相信的东西强行附加到自己身上,从而达到治愈抑郁症的目的。
其过程中必然带来真实的痛苦,有一定的风险。
控制风险的方法:1)要有不死之心,要有破灭一切、重建一切的意志。2)把恶念发泄在精神领域。3)精神混乱期和观念延伸期大量阅读传统典籍。

洗脑这个词还是过于激进,形成独立意志的自然人都是会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,结合自己已有的认知,慢慢地对自己的三观作出调整。觉得是正确的,符合本人意志的信息就接受;感到恶意的,违反自己原则和底线的行为就排斥。就洗脑的行为而言,不管是主动的,还是被动的,都不大可取。

社会宏观认知

包括了“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”“社会发展主义”“有神论和无神论”“世界主义和民族主义”“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”“性别的竞争”,这六个部分。

社会化的正确标准

社会化的需求,从人类进化出了共同想像力之后,就一直缠绕着人类。当其高高在上地协调着人类的原始本能的时候,似乎生存的本能都不再是不可跨越的障碍,而繁衍的需要则要看其心情,才能显现。
所谓,“生命诚可贵,爱情价更高;若为自由故,两者皆可抛”,不外如斯。
或许,这会是人类永恒的难题。

若以众生快乐为依据,则,众生于快乐中集体走向生命的终结,是否为正确;若以科技发展为依据,则,世界于核战中毁灭,可否算是正确的方向。
社会化的初始出现,是为着生存与繁衍的需要。若以此为依据,则,即便是最为强词夺理的诡辩者,亦不得不于心中承认其合理性。

确实。

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

在每一个人类生产过剩的时期,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均会强劲地冒芽;只是现代社会生产过剩过于严重,其冒芽得过了头,似乎是要变成整个社会的信仰了。
人类的每一种本能,不管是善的或者恶的,好的或者坏的,均有其存在的必然理由。若从道德上审判,只是陷入先验的轻佻的偏见;若强行压制,则不仅于事无补,还经常会掉入有害的境地;徒留尴尬。然若是,过于放纵,甚至凌驾于生存与繁衍之上;则,生命遗传的消失,不过是落下后人耻笑的名声。
其中控制的把握,考量着每一个人的智慧。不有害于生存繁衍,似乎就不必介怀。

社会发展主义

科技水平于同时代的高低,划分了一个民族或者国家,在世界上的先进落后;若是能加上相应的人口规模,则决定了其于世界上的发言权。这种社会发展的思想,姑且定义为社会发展主义
其发展一个民族或者国家,让其跻身于发达的行列,本无可厚非。然则,若是为着这个目的,而压制于生存和繁衍的需求,甚至于达到对人口进行自我毁灭的境地;则未免太过舍本逐末了。
生存与繁衍,才是一个群体,一个个人,的最终诉求。若是逆了这个目的,自我毁灭了人口,而达到先进;让他国看到一个璀璨的自我毁灭的火炬,除了让人目瞪口呆,就只能让人引以为戒。

有神论和无神论

有神论无神论,只是一种社会化的理论,并不是一种自然科学。判别于有神论与无神论正确与否的依据,不是自然科学,而是其是否能促进生存和繁衍
现代社会中的人类,依然保留着祖先对于强者的服从本能。
将人类强者的能力理想化,极端化,无所不能化,于是就产生了宗教中的“神”或者“天”。 “神”或者“天”只是人类对于强者的抽象化想像;唯有如此,才能解释, “神”或者“天”对于人类的极端偏爱。

无神论者,总是站在科学的角度,解释着自己的正确。似乎,每一个人都应该是理智的化身,每一个人都应该天然地爱好真理
依着是否有利于生存和繁衍的标准,无神论的科学上的正确,并不能成为优于有神论的证据,甚至是沦落到不应该被讨论的地步了。而有神论中对于“神”或者“天”的概念的建立,天然地引发了人类对于强者的服从本能,天然地能更好地接受其传播的理念。
无神论在凝结众人信仰的比拼上,似乎就要落败了。

求知是人的天性。

无神论似乎天然地感受到了没有“神”或者“天”的劣势,其出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,就自然地附带着伟人或者领袖。这样的效果似乎比“神”或者“天”要更好,更是在近代社会几乎呈现席卷全球之势,似乎就要立刻打败有神论。
但是,人毕竟不是神。人身上是有弱点的,而“神”或者“天”就没有。一些领袖个人的弱点,把很多国家,很多民族,带入了几乎万劫不复的境地。随之而来的,是信仰的瓦解。

现代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出现,解救了无神论国家的燃眉之急。其发自于人类本能的喜好,弥补了没有可以追随的强者的遗憾。有神论,也因为其古旧的教义,只能对无神论的领地发动细微的蚕食。
无神论和有神论对于信众的争夺似乎要无休止地进行下去。没有人能预测其胜负,也许永无胜负。

世界主义和民族主义

世界主义不独存在于社会主义中,其存在于任何宗教、任何主义。区别只在于,有的是寻求转化外部人口,有的是寻求杀光外部人口。个中差别,界定了文明与野蛮
民族主义则仅仅寻求于本民族的利益;对于外部的民族,或者视为必须消灭的敌人,或者视为无关紧要的存在。其似乎有着强烈的自私因子,不如世界主义来得伟大崇高。
然则,若是考虑到人类的进化阶段,同类已经成为了进化中的主要竞争对手;我们的态度,或许会有微妙的变化。
若是存在不同文明的对抗,则世界主义必然有着广阔的市场;若是一种文明统一了世界,则必然以种族主义或者民族主义占领世界;若是一个民族统一了世界,则地域主义只能成为世界的主流。
“世界人民大团结”的口号,似乎只能在整个世界四分五裂的时候才能喊出。
其中的诡异,其中的微妙,只能意会,不可口传。

有那么股味道了。

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

社会主义形成于十九世纪,缘由可以归结于工业革命早期,工厂主对于工人的过度盘剥。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,怀抱着对于工人的无限同情的情怀,畅想出了改革过度剥削问题的社会制度。此种理想化之社会制度,即为社会主义。
因为资本于工厂主的决定性作用,故他们将现实中存在的制度,蔑视地称为为资本主义
故,社会主义最初只是一种理想,资本主义只是一种现实
理想照进现实,固然是可歌可泣;若是理想完全不向现实妥协,实现的又似乎只是悲剧。这一点,印证于任何社会主义国家早期的弯路。

于社会主义国家中,伴随着剥削阶级的被打倒、被消灭,无一例外地都发生了社会生产的大规模倒退。阶级斗争坚持的时间越长,对社会的破坏越大;反之亦然。

在狂热的理想中,社会主义国家无不碰得头破血流:大规模的流血,大规模的饥荒,大规模的生产倒退。似乎,只要能够出现的问题,都能在伟大的名义下,重新演绎一遍。终于,其执政者部分地恢复了资本主义制度,而社会就立竿见影地恢复了生气。神奇的现实,似乎是在嘲笑当年理想者们流下的鲜血
而资本主义国家,也在社会主义的威慑中,不断改良了社会制度,工人和农民似乎生活得更好了,更是大多超过了社会主义国家。
转了一圈下来,人类似乎才明白:南极和北极都是冰天雪地,温带才是最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

资本主义从来就不是一种主义,只是一种现实存在的社会制度。社会主义也并不等同于无神论,虽然其最初融入了无神论的思想,但是这一部分完全可以分割出来;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对于现实不满而产生的一种制度改良,是一种组织社会生产分配社会产品的制度。

以改良的资本主义或者改良的社会主义做为社会制度,以某几种宗教甚至是无神论,做为个人的道德行为规范,似乎是现在和未来社会的必然趋势。

当社会主义放下了无神论和阶级斗争的束缚后,他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;而改良后的社会主义,即便是保留了培养懒汉的特质,也必然会和资本主义一直共生共存下去。

不懂,不评价。

性别的竞争

宣扬男女的不平等,似乎就是滔天的罪过,就是极端的道德败坏。
然则,性别的差异和性别的竞争又确然地存在着。

男人和女人于进化上的天然差异,源自于生物性别上的分工不同。男人更加体魄强健,更加有理智,更能适合于挑战性的工作。女人记忆力更强,更加依靠感性行事,更适合于琐碎的工作。

女性天然地为着生育和照顾家庭而进化,男性天然地为着挑战和冒险而前行。忘记了生物进化上的需要,而执着于平等的伟大,不过是选择性的失明。

对于强者的崇拜,源自人类的生存本能,普遍地存在于任何时空的人类社会。而女性,为着体魄和智慧上的柔弱,其依附强者的本能,远比男性来得直接和极端。

作者还有一些个极端的言论,就不摘录了,害怕。

社会化的中庸选择

人类的智慧不免有着时代的烙印。
忘却时代的局限,强求于古人,不过是一种组建空中楼阁的设想;不切实际。从其引申,今天众人之思想,于未来人,未尝不是流于肤浅;思虑不周。
故,社会化之时,留下天然的弹性空间,不走向极端,不追求尽善尽美;或许,反而是一个更好的选择。
人类践行极端主义之时,最终都走向了灾难;无一例外。
人类社会的进步,总是围绕着正确的方向,做着螺旋的前行。其从来不会正好处在正确的点上,反而会偶尔向着错误的方向前进。当过于偏离正确的时候,政府、权威机构或者权威个人,给予整个社会以正确的引导,方能让其重新指向正确的方向。其结果,或者是社会的革命,或者是社会的改良。两者的区分,只是付出代价的多寡和收获成果的快慢;其本质,并无任何差别。
而于个人,保持一种中庸的选择,或许是唯一的办法。

文明的自我救赎

生存和繁衍,从来就是一场残酷的竞争。所谓天赋人权,仅是科技发展下的自我膨胀;其实,人类从来就只有追求生存和繁衍的权利;从未改变。
文明亦如同个人和族群,随时经历着生存的考量。故,有的文明兴盛,有的文明衰亡。
然,历时数千年之文明,经受住了时光长河的检验;其固然一时衰弱,也可以改良救赎。若是彻底推倒,譬如儒教大国,譬如东正教大国,最后都不得不退回其原本的文明,来寻求解脱;或许,推倒重建,就只是一个轻佻的错误
于古老文明中,渗透着数千年智者的共同努力;轻率地推倒,莫非想再花费数千年的光阴来重建?也许幸运许多,只需要花费数百年的光景。
建立一些新的拣选法则,如同滤波一般,过滤掉古老文明中苍老的一面;再过滤掉先进思想中不合适的部分,以之加入古老文明,也许才是真正的归途。
其于文明如斯,其于个人亦如斯。

有点懂,但不是很懂。呼应了《天道》里文化属性一词的解释。

总结

本文的立意基础在于陈述一些客观的事实真相,而不是为了攻击任何文明或者攻击任何性别。

不管我们承认或者不承认,事实就在那里站着,不多不少,不增不减。勇敢地直面事实的真相,或许才能让我们自己,我们的后代,在现代和未来的进化长河中,占据有利的地位。

另外,也许有人会说行文中带着明显的倾向性。对此,我想说的是,不管我的倾向性如何,读者都会自动按照自己的倾向性来取舍。而且,把自己的观念传递给读者,正是行文的目的;那些为了所谓的公正性,而不敢加上自己的倾向性的作者,若不是为了减少发行阻力的需要,则不过是陷入了犬儒式的虚伪

当我们说现代社会的男性越来越女性化的时候,把原因归结给了食物的不健康,生存环境的平和,工作不激烈的需要。但是,有没有想到,这只是男性性格特点在社会化中被刻意女性化的结果呢。用进废退的进化趋势再次得到了证明,我们可以轻易地引申出这样的结论:如果我们不刻意地保留自己男性性格的特征,若干年后我们必然和女性性格变得彻底一样。而女性所谓的中性化,不过是回到了历史上强烈生存压力时代,女性必然的一种性格特征。但是,男性的中性化,在历史上从未普遍出现;偶尔有出现的小角落,也意味着立刻被男性强势的族群灭杀。

客观的事实就摆在那里。不论是何种文明,何种族群,何种家庭,何种个人,都逃不过生存竞争的束缚,都逃不过物竞天择的命运。勇敢地面对真实的挑战,也许是我们唯一的选择。

首先,承认一点的就是,作者的思维深度,比我本人高出太多太多。至少就当下的我而言,还无法整理出一套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,对于很多的问题解答还没有完整的逻辑推演思路,还需要去不断吸取先贤的智慧,还需要去经历人生百态。不惑的状态,离我还比较遥远。
但是,这并不代表谁强谁弱,每个人对这个世界都应该有自己的理解。就像莎翁的作品很伟大,列翁的情怀很动人。但是,列翁就是瞧不上莎翁。无论对错,只是对这个世界的不同认知所产生的差异。
文末总结中,作者也承认了自己的观点带有明显的倾向性,但是他要做的,就是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念,不加入任何犬儒式的虚伪。我觉得很好,我尊重他的每一个真实的文字。但是,在这里,我也会发出自己的声音。

1)作者反复强调他的两点创新,一者把社会化提高到了生存和繁衍并列的地步,二就是提出人类进化阶段是以同类为主要竞争对手,以社会化方式为主要竞争手段。
个人不认同。
社会化是符合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,是自然而然形成的,既不是目的,更不是手段。想象社会化是一个科学实验,那控制实验实施的主体又是何方神圣?看不见的上帝之手?如果承认社会化是一场实验,那就会陷入到类似“射手假说”“农场主假说”的恐怖怪论之中。

其次,已经有人指出,人的发展,不仅仅要关注同类,更重要的是超越自我生存和繁衍确实是种族延续的根本,但是作为一个拥有独立意志的个体,是不是应该有更高的内在精神追求。作者的思维还是过多地偏向于感性,偏向肉体,而轻视了理性,怠慢了精神

人的生命是有限的,而精神是永恒的。过度强调生存和繁衍,就会陷入一种空洞的无意义循环,类似于放羊娃的人生理念。人生在世,还是需要有更高的追求,不管是对责任的坚守,对美的追寻,对知识的渴求,又或者是其他。每个人的人生意义需要自己去实现,每个人的人生价值需要自己去衡量。

当然,没有人能否认生存和繁衍对一个种族的意义。但是,个人认为,那只是部分,并不是全部。在人口还远没有达到濒危的警戒线时,拿生存和繁衍来作为一切存在价值的衡量标准,是不够合理的。

2)关于人类本源认知部分,如果是站在人类种群的角度分析,确实是比较到位的阐述。但是,作为独立的个体,我还是更倾向于做自己。诚然,我可以是多个群体的一部分,但是,我更加是我自己。

3)关于自我认知的部分,只能说有一定的可取点,但是大部分都偏狭隘。个人开始尝试接受卡尔·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,从直觉体验上衡量,这种思想理论会成为未来个人认知的发展趋势。

4)关于社会宏观认知部分,还是挺有意思的,算是作者对这个社会的一些方面的独特视角看法。我本人认知不深刻,不管是对男女平等问题,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制度问题,还是有神论无神论,都没有系统的研究,在此不过多评价。

5)关于作者的洗脑理论,我是十分反感的,尽管他关于人的思想观念改变的途径阐述让目前的我无法辩驳。但是,我还是相信,人是自由的,人的成长是在于认识到最真实的自我,如果你不相信,绝不应该去勉强为之。就像现实中,那些信奉PUA的人已经活在了自己编织的囚笼中,还不自知。

6)关于作者对中庸肯定,对社会多样性的肯定,对立场角度的肯定,对世界主义和民族主义的阐述,我还是十分认同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