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坂幸太郎作品集

伊坂幸太郎,日本作家,深受读者喜爱,有天才之名。被各种安利,我决定去试试。很多人都推荐《金色梦乡》。看的第一篇是他的黑暗系作品。不过呢,真的不错哦,作者对故事节奏的把控能力相当之强。看了两篇之后,我还是没法把作品归类到推理小说,改用文学比较恰当吧。

不然你搬去火星啊

剧情简述

全文共6个部分
第一部分为各种故事铺垫。
第二部分引出和平警察,然后结尾部分和平警察的两名主要成员退场。
第三部分搜查官出场,追捕正义伙伴,然后结尾部分搜查官退场。
第四部分正义伙伴独白,引出事实,即还有幕后之人。
第五部分正义伙伴劫法场,被捕,反抗。
第六部分结局,揭秘。

简评

从四个方面记录下读后感。
第一点就是正义伙伴的电车难题问题
正义伙伴的爷爷因为无偿替一个人还债而不帮其他人,被判定为伪善;他父亲因大火救人,自己却搭进去,仍然被定为伪善。而他呢,还是坚守了家族人的善良。同时,他也提醒自己要制定救助人的标准,以免被贴上伪善的标签。他的标准就是他店里的顾客,虽然有许许多多的人需要帮助,但是,他只关注于店里的顾客和他们的家人(这应该也算是作者的一种观念)。
对于这样的想法,我只能说:I can’t agree more。人的能力是有限的,就正常人的视角而言,优先救助自己熟识的人,才是正确的选择,不需要担负救助所有人压力。
第二点故事背景
故事是以架空的日本为背景。现实中不存在这样的和平警察,正义伙伴的行为在现实中也不可能被原谅。不符合现代人的法治观念,感觉有点儿戏,大boss说下台就下台了。
第三点人物描写
喜欢搜查官的睿智,他总是对虫子情有独钟。二瓶也是不错,但是他还是没有展现出该有的觉醒意识正义伙伴的刻画很到位,他并不是人们心中的英雄,他就是一个普通人
第四点悬念设置
第一部分的多线伏笔,第二部分两名警察的进场退场,第三部分搜查官的进场退场,第四部分正义伙伴的独白和幕后人的出场,第五部分的劫法场,第六部分的大结局揭秘。剧情在每一部的结尾都有反转,作者一步步带领读者深入故事,探索事件真相。

金色梦乡

正义伙伴之后,再来一个金色梦乡的标题,很容易让我联想到理想乡。抱歉,是我想岔了。

剧情简述

新首相遇刺身亡,主角被认定为凶犯,展开一场逃亡之旅。先后得到大学同学,大学学弟,工作前辈,连环杀人犯,混混,大学恋人和它的朋友,医院病人,烟花厂厂长儿子,歌星,整容医生的帮助。中间插叙主角的大学生活点滴,为后面的剧情做铺垫

简评

很多评论的第一观点都是,这个故事不可能发生在现实中,因为它过于理想化,经不起推敲。正因为这一点,我要给它减分
心理学家认为一个故事最重要的是前后一致性,伊坂老师很擅长此道,看似无意的插叙恰到好处,而且必然是为后文做铺垫的剧情。但是,这个故事没有真实性,很多剧情在我这里是通不过的。尽管如此,大家普遍给它的评价特别高,可能夹杂人们对善良美好人性的向往之情吧。
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,这已经是真理级别的箴言了。主角在被当成危险分子的时候,还能得到这么多人的帮助,甚至是陌生人,简直是无法想象。除去这一点主要的矛盾,另外几处我也觉得不够好:
1)连环杀人犯的帮助让我觉得不舒服,对三浦的定位无法判定。混混和医院打石膏装瘸的病人,同理。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并没有那么简单。烟花厂的往事开头也有点突兀。
2)女主的定位也很奇怪,带着孩子去探险?怎么想的。
3)重于叙事,人物刻画不深刻,看完对每个人的性格特征都难有把握,没有形成立体形象。

嗯,确实如作者所说,他是想要在他自己的作品里任性一把。现实过于残酷,把美好寄托于文字的权利不应该被剥夺。
可能还是我太苛刻了吧,如果你问我是否推荐这本书,我还是会强烈推荐。我个人不好的观点也掩盖不了大家对它的喜爱,对于我而言,可能真的是在不合适的时候读到这本书了吧,早几年或者晚几年也许会对它有所改观,who knows。
原文作者很多次提到The BeatlesGolden Slumbers,歌不错,收藏了。
尽管如此,书中还是有一些触动我的情节和语句。总是以森林的声音为掩护的森田(中二设定,dark flame master),以摇滚作为形容词的岩崎前辈(这很摇滚),女主的巧克力理论(这个也太真实了吧,看得心塞)。下面几句为原文摘录:

1.你们看那些烟火,总有不同人在不同的地方观看。或许它们在眼前绽放的瞬间,某个老朋友也在某处眺望着同样的景色—想到这些不是很快乐吗?
2.与巨人为敌的我,就没有一点胜算吗?如果被巨大的鲸鱼盯上了,最好的选择就是,就是逃跑吧。
3.你知道人最强大的武器是什么吗?习惯和信赖。

家鸭与野鸭的投币式寄物柜

随便选的一篇作者的代表作。

剧情简述

虐杀动物为题,过去和现在两线交错叙述。

简评

文青的书真的难读,中间弃了好几次。
老问题,很多剧情过于理想化,缺少推理小说该有的逻辑严密性。
说白了,就是故事一看就知道只是故事。
而且还是悲剧,是够无聊的。
全书的前四分之三部分都在平铺叙事,读起来枯燥乏味,从最后四分之一处开始转折。
对于现代人,生活节奏无限加快,属于自己的时间少得可怜。
读这本书就是一种折磨。
不是一棍子打死,批判文青故事不好,文青故事的欣赏需要在物质生活水平达到较高层次的时候为宜。
但是吧,基本的生存都很难保障,谁会去关心小动物的问题。
很多评论说中国缺少这种作品,我只能说何不食肉糜。

贯穿这本书的暗线是歌手鲍勃·迪伦的歌曲,作者真的很喜欢摇滚乐。文青的书,总是能是不是蹦出几句触动你的句子,但是整体故事,感觉一般。
1.原来,我比自己所意识到的,更为脆弱。
2.人啊,大概总是在最应该慎重处理的时候,反而急急付诸行动。

2021.01.30
今天又翻到了伊坂幸太郎的读书记录,很有感觉啊。
比起看一遍就忘,知道谜底就掉味儿的推理小说,文学小说的后劲儿很足啊。
是不是考虑再看几本伊坂老师的作品啊。

2021.09.17
再次整理书评,突然好想再去读一读伊坂的书。也许是孤独,或许是意难平。就像小孩子需要童话一样,成年人也需要伊坂的作品来温暖心灵,让自己在这并不温暖的现实世界中能得到一丝慰藉。
不管是推理小说,还是快节奏的网络文,当时读着,能给人一种强烈的刺激,但是往往过后就会被遗忘。而伊坂的书,只要回想起,就能再次在心里泛起涟漪
这就是伊坂文学的魅力吧。

华丽人生

2022.06.30
被安利一波,再加上排行榜有名,我又翻开了伊坂最近的一本高分评价书。
lush life,五条故事线,最后出现交叉点,形成一个故事整体。
1)画家和画商。2)小偷。3)失业老年人和狗。4)偷情夫妇。5)信教徒二人组。

原文摘录

人生的意义必然在于向某个人递出接力棒,我的今天会连接到别人的明天

所谓的正义邪恶,往往会因为视角的转变而完全反转。(旅行者和山贼,细菌和抗生素)

的关系就像

人的想象力会渐渐往坏的方向偏移。

蚊子神明。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满不在乎地杀死的东西,往往就是神明。

我从小到大都在逃避。而且已经放弃抵抗了。
抵抗自己的人生。世上有一股大的潮流,即使努力逆流而上,最后也会被击垮。一旦意识到自己活在巨大的不可抗力之下,就不会感到害怕了,也没必要继续逃避。哪怕我们觉得自己是凭自己意志选择了人生,实际也是被动地活着。

人生并非道路人生一片大海,没有轨道,也没有路标,而是一片茫茫大海。我们只能紧紧依附在大鱼身上,任凭自己随波逐流。

连那种原始生物,面对不断重复的生活,都会选择自杀。

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不是单纯用细线连接起来的啊。

只要陷入困境,所有人都能看见神明。

人总会遇到讨厌的事情,烦恼的事情,还有很在意的事情。但凡遇到这种事,只要别去想就好了。那种事就因为用脑子想了,才会变严重。如果只放在心里,就是一片模糊的感觉。所以千万不能用脑子想。

人总有一点不能放手的东西。

特别收录作者采访

华丽人生是什么呢?
做一份压力不算大的工作,有足够生活的积蓄,再有一个值得信赖的说话对象,这样就够了。不过好难啊。。。

简评

一如既往地填满人生箴言,还是那个成年人童话的故事风格,多线叙事的写作手法。
把好句子摘录下来,就当是仔细地读过了。
怎么说呢,还是无法喜欢上这样的故事,尽管大家对他的评价都很高,但是在我这里,总是不对味儿。
主要的矛盾点还是在于成年人的故事童话故事,在我当前的认知体系里,不搭。
我无法接受这种浪漫主义的故事风格,一边讲着人生的深刻感悟,一边却设计着看起来很虚假的故事情节。
好吧,我承认,我对现实这个概念过于执着了。
我无法认可,小偷可以这么洒脱,劫匪和受害者之间可以这么心平气和地交流,失业者可以为了流浪狗而不顾生计。
一边跟读者讲人生的困苦与迷茫,一边安排cool的故事情节。
成年人的故事更应该配上黑童话
要讲童话故事,就应该让故事轻松愉快,请不要加入过于深刻的人生感悟。
真的真的是,欣赏不来。
by the way,作者对华丽人生的定义,很不错,评价也很中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