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山猛邦作品集

北山猛邦, 日本推理作家,比较出名。但是呢,是那种位于推理鄙视链底端的出名,印象中就是比清凉院老师好一丢丢的那种。最近被名为推心置理的一档子节目安利了一波,于是乎,想亲身体验一下有多离谱。

爱丽丝·镜城

2023.02.03

吐槽

尽管之前被剧透了王炸般的动机,但是真凶的身份还是吸引我挑灯夜读。有一说一,尽管有瑕疵,但是个人还是挺能欣赏北山老师的敢想敢写。
有评论说北山老师的作品是从这一部开始崩坏的,但是我也没读过其他的,暂时不予置评。
有评论说北山老师的作品看了之后就知道他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作家,但是读完之后却总感觉没办法get到他的点。很中肯的评价。
就这本书而言,这么有噱头的杀人动机,一般作家是hold不住的,换畅销君来,又妥妥地是一篇倡导爱护环境的狗血家庭伦理闹剧。再看看北山老师的出发点,是为了中和土壤的酸性而杀人,真敢想啊,尽管真的就是在瞎扯。
然后就是叙诡,我是读完之后反应过来的,读完之前还在反复盘算,我是漏看了什么内容么,哪里多出来一位女性。有评论还说读完不知道凶手是谁的,这样的评论可能会让作者得意一下。但是,平心而论,叙诡是成功的,也是失败的。我读完反应过来,把爱丽丝的关键词搜索了整本书,得到了两个地方的关键提示描述,一是路迪爱丽丝的对话,让读者会误认为很玩偶或者虚拟故事里的爱丽丝在倾诉;二是堂户跑出去的时候,在镜子里看到了她熟悉的爱丽丝,此处作者暗指真人,而读者会误认为是玩偶虚拟人。可能还有其他的提示点,我也不想去找了。尽管有提示,但是为了叙诡叙诡,导致剧情设计上有割裂感,就像有评论说,那么多人就把真凶完全忽略了,当不存在了么。确实有点存心欺骗读者的味道,并不高明。随着幸存者越来越少,难道就没有集中所有人的场景描述,怀疑对象从来就没有指向真凶,这里作者处理得不好。
至于作案手法,感觉没有创新点,第一个案子拆窗户送入钥匙再粘好制造密室,第二个案子魔术镜盲点,第三个案子纯瞎编
个人还是比较能欣赏北山老师的作品,此篇章又是暴风雪孤岛模式,加分比较多吧,然后作者对爱丽丝原作故事的介绍,对原作故事作者的介绍,对岛上环境的描述,气氛的渲染,都把握得不错。尽管动机有点放飞自我,叙诡有点刻意为之,但是个人还是得到了比较好的阅读体验。
我开始猜测观月这样的傲慢独行者会是第一个领便当的,而学生身份的鹫羽应该是能坚持到最后的,结果打脸。反复纠结硫酸毁容,身份替换是想表达什么,暗示什么么,我没有get到。棋盘倒是有一点提示,黑棋一枚,白棋十枚,但是故意扯无人生还,把节奏往那边带。中途海上还想着乱棍打死老师傅,把除自己之外的人全部控制起来,真的写出了读者的心声。古加特伪装上吊,这个应该是妥妥地借鉴手法吧,不过也没看出来对剧情有多大推动作用。
总之,能隐约感觉到,北山老师还是有一点想法的,但是并没有把所有的想法通过文字的描述、内容的整排,完全地传达给读者。可能是我没有领会吧,但是好像大家都没领会啊,笑~

摘录

关于物理诡计的建议
一、合乎物理规律
二、单独实施
三、新颖性
四、必然性
五、与杀人相关联
六、富有诗意

对标推理十诫的意思,前五条细品之下有一定道理,第六条是作者的私货吧。北山老师的艺术不是爆炸,而是崩坏么。

钟城

2023.02.06

吐槽

严格意义说,这篇才是城系列第一本。
之前有评论说前两本还行,后两本开始崩坏。导致我对这本书期望过高。
个人感觉,不如爱丽丝那本。
沿着时钟爬的诡计之前完全没啥线索,解答的时候想强行往哲学上靠,扯什么时间空间,有点尬。
我是一早就猜到可能是在时钟上爬。
最后的强行反转,乱伦大戏,对故事而言毫无意义,这才是崩坏。
看看爱丽丝那篇,为了中和土壤酸性,就是这么合理。(笑~)
再看看这篇,斩首动机是为了计时,特么还不如中和酸性呢,迷啊。
菜美究竟是什么存在,不交代;
男主纯纯废物,意义不明;
两大势力搁这过家家,世界末日就跟玩儿一样;
深夜里的钥匙到底是什么,跳跳人是什么,格式塔片段是什么。
挖坑不填,最恶心人。
梅奖作品果然都有什么大病似的。
不推荐。
文中倒是能看出北山老师哲学心理学有所涉猎,还提到了荣格,可惜这篇的故事太多坑不填,实在没法读。

月灯馆杀人事件

2023.06.07
时隔几月,记忆犹新,还回味于北山老师天马行空的动机设置,想起来就要笑出声的那种。
所以这本新作,我是拉高优先级阅读了。
果然,北山老师没让人失望。读完之后,体内的吐槽之魂已然要破体而出,压制不住了。

认真吐槽

先说优点,来个欲扬先扬后抑再扬
开篇文字很惊艳,对暴风雪山庄环境的描写,氛围感很浓。从翻译过来的文字都能看出北山老师的不俗文笔。
但是,这份文笔在接下来的剧情展开后就荡然无存了。我不清楚是翻译的失真,还是本来如此。
北山老师的剧情铺开,我承认,是下过一点功夫的,为了最后的最后的叙诡做铺垫。
但是啊,我感觉北山老师是不是对叙诡有错误的理解,甚至于开始把叙诡拉向了奇奇怪怪的方向,这是个不好的信号。
爱丽丝镜城类似,为了叙诡,强行把内容编排一番,会让故事内容产生一种割裂感不协调感,这会被一些具有敏感神经的读者捕获,带来不好的阅读体验。最终的感言就只能是为了叙诡而叙诡。这可取么,这不可取。
例如:
1)违反公平原则,把主人公定位成犯人。
2)常识性地不合理,一人饰演多角,把周围几个大活人当傻子么,读者也不会认同。
3)刻意描写,女仆走进男主房间消失,还描写找女仆,显得做作,其实就是在用低劣的手法愚弄读者。
4)描写一人饰演两角,用相似的文字描写两个人,就当作伏线。别人我不知道,至少,我不认同。这不就是线索欺骗么,这游戏没法玩了。

当然,抛开叙诡和一些莫名其妙的设定,比如断头方舟计划啥的。整个故事还是不错的,我还get到北山老师一些其他的主题呈现。比如对本格的探讨,比如对本格idea枯竭问题的深思,把离开了很多年的作家的本格手法搬过来加以现代化的加工,算不算抄袭呢。个人认为不算吧,只要不是原文照搬,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并结合当下的社会环境,那也算是一种创新
就我个人的科研生涯学习认知而言,这种创新应该是占据主流的。我清楚地记得老师们说过,把十年前的idea翻出来,重新整理,就很可能是一篇崭新的好论文。
至于北山老师自嘲自己的作品《琉璃城》抄袭了前人的idea,既然他敢这样自嘲,我觉得现在的大环境还是对这种做法持默许态度的吧。具体的借鉴尺度需要作家和读者们各自去衡量。
总体而言,这本书也是值得一读了,你可能无法欣赏这种极端的叙诡(北山老师适可而止,再玩下去叙诡就要变味儿了),但是对本格的探讨,还是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与深思的。
PS: 那几个物理诡计没看懂,原著也没看过,回头翻翻资料。